王在哪裏,僕人也必在哪裏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9-7-27)《撒母耳記下》15:1-37查經摘要39

(圖為「大衛離開耶路撒冷」,by James J. Tissot, gouache on board, The Jewish Museum, New York. 1898-1902)

《撒下》15:1-37是關於押沙龍策動叛變,以及大衛和他的跟隨者逃離耶路撒冷。試討論:押沙龍和大衛分別是一位怎樣的領袖?他們的跟隨者各有不同的特質,今天跟隨耶書亞的我們怎樣從中學習?

 

《撒下》15:1-37的簡介

今章主要分為兩個段落,前段講述押沙龍回到耶路撒冷後,開始進行一連串周密的計謀,為要贏得以色列人的心,並損害他父親大衛的名聲。多年後,押沙龍藉詞往希伯崙向耶和華還願,期間結集強大的人脈,包括大衛的謀士亞希多弗,正式在希伯崙策動叛變。而後段則交代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後,大衛決定逃離耶路撒冷,與他的一眾跟隨者往東邊走,到約旦河以外曠野的路去,一行人經過汲淪溪,到了橄欖山。

自拔示巴的事件後,大衛的家中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而這次叛變亦應驗了上帝藉先知拿單對大衛的審判:「現在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12:10)。今章押沙龍的叛變行動,受影響的不止大衛的家,更牽連整個以色列國。押沙龍在希伯崙自立為王後,強盛的大衛王朝便經歷分裂和內亂,此時國中同時出現了兩位領袖,二人各有支持者。我們先從今章經文對押沙龍和大衛的描述,看看他們分別是怎樣的領袖。

 

押沙龍

1)精於計謀

經文一開始描述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跑(15:1)[1],他的出場甚具氣派,使他在百姓面前比其餘的王子更為突出[2]。押沙龍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長年累月地重複做以下這些行動:1)常常早晨起來,在進行審訊和議事的城門口主動為百姓評理,與了解他們的需要(15:2);2)表達對他們的同情(15:3);3)刺激百姓對大衛的不滿(15:3);4)對百姓說若他作了這地的審判官,將會提供更公平的審判和治理制度(15:4)。藉著這種種行動,他暗中贏得(וַיְגַנֵּב֙ Vayegannev;原文作「偷」)了以色列人的心(15:6),他絕非誠心誠意地待百姓好,而是以巧言來博取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過了四年[3],押沙龍藉詞前往希伯崙向耶和華還願(15:7-8),請了二百個對他的計劃毫不知情的耶路撒冷人作為掩飾(15:11),重施故技策動叛變(就如從前他亦曾借剪羊毛而設筵席,請了一眾兄弟去赴宴,好掩飾他刺殺哥哥暗嫩的行動,參撒下13章),加上他拉攏了大衛的謀士亞希多弗作為支持者,於是隨從押沙龍的百姓就更多了(15:12)。經文沒有解釋他為何選擇希伯崙,然而希伯崙這個城市有其重要的意義:它是大衛被立作猶大王的城市(撒下2:3-4),然而他後來遷都至耶路撒冷,這過程必定使一些人對大衛產生不滿和疏離感;相反,希伯崙是押沙龍的出生地(撒下3:2-3),所以押沙龍必然有一定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希伯崙位處耶路撒冷南方約29公里,位於猶大支派的中心,而猶大是大衛所屬的支派,如果押沙龍能夠在希伯崙成功取得對叛亂的支持,那麼他在叛亂之初就中立了他最強勁的反對者[4]

押沙龍深謀遠慮,為了達致叛變的目的,他不惜先投放大量時間在以色列的百姓身上,讓百姓成為他發動叛變的強力後盾,四年間他毫不著急,逐漸成功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完美的王位繼承者。待時機成熟,才在希伯崙正式發動叛變計劃,他派密探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讓百姓一聽見角聲[5]就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15:10)

2)工於心計

押沙龍非常善於捕捉人的心理。他在城門口出現,就是針對一些面對爭訟,希望王為他們主持公道的百姓,這些百姓面對爭訟,大概已經非常煩擾,或者因為得不到對自己有利的裁決而有所不滿。押沙龍刻意向他們埋手,安慰他們說:「看,你的案件合情合理(טוֹבִ֣ים וּנְכֹחִ֑ים;原文作「好的和正確的」),無奈王沒有委派人聽你申訴。」(15:3)這或許也是押沙龍自己的心聲,因為在他妹妹她瑪的事件上,大衛也一直沒有處理,以致他最後親自為妹妹報仇。然而,我們可以想像不是每一個百姓提出的案件都一定是合理和正確的,但押沙龍就在百姓有需要的時候安慰他們,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他又稱若自己作這地的審判官就必定會秉公判斷(15:4)。對於已經對押沙龍有好感,想要近前來拜他的人,押沙龍顯出親民的風範,主動拉住他們,親吻他們(15:5),以提升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面對百姓,押沙龍表現出一副勤政愛民、公義、能幹、謙卑、與民眾站在一線的模樣,成功籠絡人心。他從簡單幾句表面的傾談,至煽動民眾對大衛的不滿,做得完全不著痕跡。

面對父親大衛,押沙龍同樣懂得投其所好。他在大衛面前裝出一副敬虔的模樣,向敬畏上帝的大衛說要去希伯崙向耶和華還願[6],令大衛毫無反對的理由。於是大衛對押沙龍說:「你平安地去吧!(לֵ֣ךְ בְּשָׁל֑וֹם lekh beshalom)」(15:9)這是大衛對他兒子押沙龍最後所說的話,當中諷刺又令人感嘆的是,押沙龍的名字 אַבְשָׁלוֹם Avshalom 原文意思是「我父是平安」,而他竟在父親祝福他「平安地去吧」的時候,準備發動一場攻擊他父親的叛變!

 

大衛

1)沒有履行王的職分,失去警覺性

相比起押沙龍的積極部署,大衛在今章的表現顯得相當被動。押沙龍在城門口拉攏人心的行動已持續了四年,大衛和他的官員不可能完全不知情,然而大衛再一次不智地選擇逃避和漠視眼前的問題(就如他之前漠視暗嫩玷辱她瑪、押沙龍謀殺暗嫩、以至今章押沙龍的圖謀)。而押沙龍以還願作為藉口前往希伯崙,他為何要在回到耶路撒冷數年後才提出此要求?他又為何要請二百個耶路撒冷人前去(這二百人可能是大衛宮廷的貴族)?大衛對此竟然也完全不起疑心,可見拔示巴的事件對他影響深遠,特別在上帝透過拿單先知對他作出審判後,大衛對履行王的職責看來已失去了信心。

2)關心別人的利益安危

當大衛得悉人心已經歸向押沙龍後,他第一時間對耶路撒冷所有跟隨他的臣僕說:「起來,我們逃吧!否則,我們來不及逃避押沙龍。要快點離開,免得他很快追上我們,加害於我們,用刀擊殺城裏的人[7]。」王的臣僕和全家都跟隨他,然而大衛留下了十個妃嬪[8]看守宮殿。(15:13-16)大衛催促跟隨他的人離開時說怕押沙龍會「用刀擊殺城裏的人」,可見他在危難時仍然心繫百姓,不想城裏無辜的人因此而喪命。

撒下15:19 王對迦特人以太說:「你是外邦人,從你本地逃來的(גֹּלֶ֥ה goleh;原文作「流亡者」),為甚麼與我們同去呢?你回去(שׁ֣וּב shuv)留在新王那裏吧!

撒下15:20 你昨天才到,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流亡,而我卻要到處飄流呢?回去吧(שׁ֣וּבְ shuv),你帶你的弟兄回去(הָשֵׁ֧ב hashev)吧!願主用慈愛信實待你。」

在一大群跟隨自己的人當中,大衛注意到迦特人以太,大衛說他是個外邦人,又是個流亡者,意思是他在以色列地只是個作寄居的,他只來了不久,沒有責任跟隨他們一起逃難,四處飄流。在大衛對以太所說的一番話中,回去(שׁ֣וּב shuv)這個字出現了三次(兩次叫以太回去,一次叫他帶他的弟兄回去),可見大衛並沒有將自己的利益置於別人的利益之上,在危難當中,他沒有以「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力量」作為考量,而是從以太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吩咐他回去跟隨押沙龍。

3)順服上帝的管教,仰望上帝

面對上帝的審判,大衛選擇順服上帝的管教。因此當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與抬著上帝約櫃的利未人也一同來了的時候,大衛對撒督說:「你將上帝的約櫃請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來,再見到約櫃和他的居所。倘若他說:『我不喜愛你』;我在這裏,就照他眼中看為好的待我!」(15:25-26)相信大衛記得之前接約櫃到耶路撒冷時的教訓,當時他們以牛車運送約櫃,到了拿艮的禾場時牛失前蹄,烏撒因伸手扶住上帝的約櫃而被擊殺(撒下6:3-7)。大衛從那次學到了教訓,他深明主權在上帝那裏,不敢將約櫃帶離耶路撒冷作為自己的護身符[9],情願等候上帝的旨意。於是他吩咐祭司帶上帝的約櫃回去,又讓他們留在耶路撒冷作內應。

撒下15:30 大衛蒙頭赤腳走上橄欖山的斜坡,一面上一面哭。所有跟隨他的百姓也都各自蒙頭哭著上去;

撒下15:31 有人告訴大衛說:「亞希多弗也在叛黨之中,隨從押沙龍。」大衛說:「耶和華啊,求你使亞希多弗的計謀變為愚拙!」

撒下15:32 大衛到了山頂,敬拜上帝的地方(אֲשֶֽׁר־יִשְׁתַּחֲוֶ֥ה שָׁ֖ם לֵאלֹהִ֑ים;或譯「他在那裏向上帝俯伏敬拜」),看哪,亞基人戶篩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迎見他。

大衛與他的隨眾蒙頭赤腳,哀慟地哭著走上橄欖山的時候,有人向大衛報告亞希多弗背叛的消息後,經文記載大衛隨即向上帝呼求,及後當他到了橄欖山山頂,大概就在那裏望向耶路撒冷,向上帝俯伏敬拜。這種種都讓我們看見大衛雖然犯了罪,沒有作一個稱職的君王,然而在困境中,他依然向上帝禱告、敬拜上帝,可見大衛不但順服上帝的審判和管教,懂得尊重上帝的主權,同時在急難中仍然仰望上帝的拯救。大衛一方面承認他的命運在上帝手中,另一方面他也不是坐以待斃,他主動派戶篩回去假意投奔押沙龍,以助他破壞亞希多弗的計謀。(15:33-37)

 

押沙龍與大衛的比較

 押沙龍大衛
行動主動、積極被動、消極
對人的態度利用手段去得到民心和支持,欺騙對叛變一無所知的人去達成自己的目的,把身邊所有人當作棋子。擔心無辜百姓受害,在弱勢時不會利用別人增強自己的勢力,反而懂得為別人著想,站在對方立場為他考慮。
對上帝的態度利用上帝的名去攻擊上帝的受膏者,向上帝還願只是為行動找藉口,實質是為了叛變作掩飾。真心仰望上帝,表明自己願意接受任何結果,將自己的命運交托在耶和華手中,願上帝的旨意成就。
跟隨者由押沙龍主動籠絡主動跟隨大衛,理解當前形勢後仍然忠心耿耿
運用計謀的目的籠絡人心,策動叛變。主動留意整個叛變的動向,以便隨機應變。
王的身分自立為王耶和華的受膏者

由此可見,押沙龍不但利用了百姓,他甚至利用上帝的名為叛變作掩飾;相反,從今章我們看見大衛不論對上帝、對人都表現出尊重的態度。押沙龍和大衛雖然在今章都運用了一些計謀,然而兩人背後的動機卻大相逕庭!他們最大的分別是:押沙龍不是由上帝揀選和膏立,他是憑己意自立為王,而大衛作為耶和華的受膏者,卻沒有第一時間選擇以刀劍去維護自己的王位,而是將自己和跟隨者的命運完完全全地都交在上帝手中。

 

押沙龍的跟隨者

對於押沙龍的表面功夫,以色列的民眾都信以為真,他們選擇相信押沙龍的好話,相信他會比大衛更加在乎百姓,認為押沙龍真的如他自己所言,若他作了這地的審判官就能幫助他們,因而背棄大衛,支持押沙龍作王。而當押沙龍主動伸手拉住想拜他的百姓,親吻他們的時候,百姓感到自己被重視,從而把心歸向他。

至於亞希多弗,在大衛政權眾多官員當中,他被押沙龍看中拉攏相信亦有箇中原因。亞希多弗在大衛的政府中身居要職,他是大衛的謀士(代上27:33),亦是以連的父親,拔示巴的祖父(參撒下11:3、撒下23:34),他或許對大衛謀害烏利亞一事積怨已久,這可能是促使他與押沙龍聯盟的一個因素[10]。加上當時以色列人的心已經轉向押沙龍,既已對大衛有所不滿,與押沙龍聯盟對亞希多弗來說也許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

因此,以色列民眾和亞希多弗選擇隨從押沙龍,其實都只不過是基於自己的喜惡、當時的環境、或個人的利益作為考慮因素。可以說,他們對人作出支持,並沒有基於任何屬靈的考量。

 

大衛的跟隨者

跟隨大衛的人有王的全家和臣僕、部分民眾、王的護衛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六百個迦特人、迦特人以太、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以及亞基人戶篩。今章經文特別多篇幅提到大衛和迦特人以太、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以及戶篩的對話,讓我們從他們看大衛的跟隨者所擁有的特質。

迦特人以太雖然才到以色列沒多久,但他跟隨大衛的心並沒有因為大衛外在條件的改變而動搖。當大衛叫他回去時,他果斷堅決地回覆大衛:「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無論生死,王在哪裏,你的僕人也必在哪裏。」(15:21)事實上,以太擺上的不只自己的性命,亦包括跟隨以太的人和孩子的性命,可是他仍然毫不猶豫地將大衛的命運與他自己、並他弟兄、家眷的命運連在一起。

至於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他們與利未人一起帶著上帝的約櫃跟隨大衛。作為以色列的宗教領䄂,他們深信大衛仍然是上帝的受膏者,上帝仍然與大衛同在,所以他們認為約櫃應該與大衛在一起。雖然如此,當大衛吩咐他們將約櫃請回耶路撒冷時,撒督和亞比亞他亦順服王的命令,帶同約櫃回去作內應。

亞基人戶篩是王的顧問(代上27:33),他雖然姍姍來遲,但經文說他衣服撕裂,頭蒙灰塵來迎見大衛(15:32),他與大衛和以色列民一同哀慟;而他亦與祭司一樣,聽從大衛的吩咐回去耶路撒冷作內應,我們看見後來他的確幫助大衛破壞了亞希多弗的計謀(17:6-14)。

面對困難的境況,大衛的跟隨者完全沒有動搖,他們忠心耿耿地跟隨大衛,並且完全按照大衛的吩咐行動。他們到底是出於甚麼原因去跟隨大衛呢?在今章37節經文中,「王」這個字不停地出現,當中用作代表大衛的共有20次[11]!當大衛對以太說「你回去留在新王(הַמֶּ֙לֶךְ֙ hamelekh;原文只作「王」,沒有「新」字)那裏吧」(15:19),他所指的是剛剛自立為王的押沙龍,但是以太隨後回應「無論生死,王在哪裏,你的僕人也必在哪裏」(15:21),可見以太所認定的王就是大衛,而不是押沙龍!相比起跟隨押沙龍,跟隨大衛的人所面對的處境將要艱難得多,可是我們看見這些人決心跟隨大衛,並非出於任何個人原因或考慮,而是單單因為知道誰才是真正的王!

 

「無論生死,王在哪裏,你的僕人也必在哪裏」

以太所說的這一句話,點出了王與僕人之間的關係。今章自大衛決定逃離耶路撒冷開始,我們看見隨著大衛的腳蹤,經文中出現了四個不同的場景,分別是皇宮、最後一座屋子(耶路撒冷城邊)、過了汲淪溪、和橄欖山山頂。在這四個不同的場景,隨著大衛的腳步,分別都有對王忠心的人在那裏出現。在皇宮的時候,有王的全家和臣僕,並跟隨大衛離開的眾百姓;到了最後一座屋子,有一群外邦人包括迦特人以太誓死跟隨大衛;過了汲淪溪往曠野的路上時,有祭司撒督、亞比亞他、與抬上帝約櫃的利未人出現;最後在橄欖山山頂,王的顧問戶篩亦頭蒙灰塵的趕來了。大衛在今章的逃難旅程,他走每一步,無論他在哪裏,我們都看見有他忠心的僕人與他同在哪裏。

今章大衛受苦是源於他自己的罪,而承擔罪所帶來的後果,但同時我們也看見當中有上帝的恩典!在大衛逃難的起初,上帝讓大衛有一群忠心跟隨他、幫助和保護他的人。特別是大衛在橄欖山山頂向上帝跪拜後出現的戶篩,他在往後故事的發展中是破壞亞希多弗計謀的關鍵人物,上帝透過戶篩去回應大衛向祂發出的呼求。

 

作個真正的跟隨者

倘若大衛為到自己的罪而受苦,尚且有一群誓死忠心的跟隨者,那麼為到我們的過犯而受苦的耶書亞(耶穌),豈不是更值得我們以好像以太那樣的決心去跟隨麼?從今章經文中,我們至少可以學習到五個有關作一個真正跟隨者的功課:

  1. 小心判別地上的領袖。不要盲目跟從一些像押沙龍那樣徒有魅力,卻為著自己益處而利用別人的領袖。我們要保守自己的心不被他們偷走,亦不要讓大環境或大多數人來決定自己的立場,要有智慧地去分辨,免得遠離上帝而不自知。
  2. 不要做虛有其表的基督徒。我們要常常省察自己的內心,辨明所做的事是否真的為了上帝,而不是自己想要達到的一些目的(如個人榮耀、利益、得到別人的讚賞、想別人支持自己等)。
  3. 跟隨主單單因為祂是王!要時刻認清跟隨的對象,我們所要跟隨的不是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跟從耶書亞不是基於自己的喜惡、當時的環境、或個人的利益,而是單單因為祂是主,認定了就要一心跟隨到底!
  4. 要有付上代價的準備。今章所有選擇跟從大衛的人都是擺上性命地去跟隨的,我們也要學習全人、全心、義無反顧地跟隨我們的主,哪怕是要付上代價,仍要至死忠心!因為上帝的救恩不是廉價的恩典,雖然救恩是上帝白白賜給我們的,但是跟隨主卻需要我們擺上所有(參太13:44-46、16:24-25)。
  5. 困難會顯明真正的跟隨者。大衛在耶路撒冷城邊的最後一座屋子前停下來,讓每一個跟隨他的人在他面前過去,在這困難的關頭,大衛看清哪些人一直緊緊追隨他。同樣,我們不要讓困難成為我們的絆腳石,要謹記主認得每個忠心跟隨祂的人(參太10:28-33)。

 

結語

從人的眼光來看,押沙龍的出身尊貴又富有魅力,實為領袖的不二之選,可是在俊美的外表下,押沙龍隱藏著自己的私心,他把所有人都當作棋子,利用他們配合自己的部署;而自從拔示巴的事件後,大衛便好像失去了王的職能一般,然而他從今章的磨練中也展現出一些美好的屬靈特質。

隨著押沙龍在希伯崙自立為王和大衛逃離耶路撒冷後,國中以押沙龍和大衛為首形成了兩股對峙的勢力,在今段經文中出現的許多不同人物亦選定了他們所要跟隨的對象,並以他們的行動表明了各自的立場。也許我們會認為這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可是選擇性忠心從來不是忠心,大衛作為耶和華的受膏者,是上帝為祂子民所揀選的王,選擇押沙龍的百姓不只是簡單地作了一個選擇,而是背叛了他們的王(甚至是背叛了仍然站在王一方的耶和華)!

在平安的時候作跟隨者總是容易的,然而困難來到的時候就像顯影劑一樣,把我們信心的底蘊顯明出來,誰是真正屬主的,誰是屬血氣的,都一目了然。盼望我們今天作為耶書亞的跟隨者,都從忠心跟隨大衛的人有所學習,即使身處困難的環境,反而要更加剛強,更堅定持守上帝僕人的身分,也要認定我們的主,祂在哪裏,我們也在哪裏!我們必須要相信,當我們守著我們的信心,忠心跟隨主的時候,上帝必然認得每一個忠心、緊緊跟隨祂的人。最後以《彼得前書》2:21作為我們的提醒和勉勵:「你們蒙召就是為此,因為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為要使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跟從主的路是一生之久,願我們一起靠著主的恩典,跟隨他的腳蹤,並且一心跟隨到底!

 


[1] 這圖畫與起初以色列百姓要求立王時,耶和華藉撒母耳給祂子民的警告如出一轍:「管轄你們的王必用這樣的方式: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駕車,趕馬,在他的戰車前奔跑。」(撒上8:11)作者在經文中對押沙龍的描述都使人不其然想起掃羅(包括二人的容貌俊美,在以色列中沒有可比的,參撒上9:2和撒下14:25),也許是要表達押沙龍和掃羅一樣,所做的事並非上帝所喜悅,亦為以色列帶來破壞性的結果。

[2] 「王所有的兒子都起來,各人騎上騾子逃跑了。」(撒下13:29)當暗嫩在飲宴時被殺,眾王子都慌忙騎上騾子逃跑。騾子是王子身分的象徵,而押沙龍在耶路撒冷出入時以戰車和馬代步,還有五十人在他面前奔跑,向民眾展現出非一般的王子氣派。

[3]根據馬索拉文本,此處的希伯來文原作「四十年」,本文所引用的《和修》將之修訂為「四年」,是參照七十士譯本的路迦諾抄本、敘利亞文譯本、武加大和約瑟夫的《猶太古史》。

[4] 參羅伯特‧范諾伊(J. Robert Vannoy)著,楊蓓蓓譯,《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撒母耳記》(恩道出版社,2016),479。

[5] 吹角是君王登基的其中一個儀式,例如大衛在《列王記上》吩咐祭司要在他兒子所羅門登基作王時吹角(王上1:34)。而今章民眾聽到角聲時的呼喊,代表了以色列各支派同時去宣告和認證,押沙龍已經在希伯崙作王。

[6] 按照《申命記》12:5-6,人向耶和華還願,是應該到耶和華所選擇的地方去。在《撒上》1:21曾提及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示羅(當時約櫃的所在地)向耶和華獻年祭和還願祭。而約櫃在《撒下》15章時應該一直在耶路撒冷的,不過,大衛也曾以自己要回家鄉伯利恆獻年祭為由而不出席掃羅的筵席,所以當時的習俗大概也容許人回家鄉獻年祭和還願祭,故此當押沙龍提出要回自己的家鄉希伯崙還願,大衛並沒有察覺出有問題。

[7] 大衛催促跟隨他的人離開時特別提到押沙龍會「用刀擊殺城裏的人」,可見大衛大概知道眼前所發生的事應驗了上帝對自己的審判:「……你用刀擊殺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子為妻,借亞捫人的殺死他。現在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撒下12:9-10)他預計與押沙龍對戰的話,就必定會傷及無辜的百姓,甚至同時讓周邊的外邦人趁以色列內戰而大舉入侵,因此他選擇不戰而離開,絕對是為了以色列國和百姓的好處著想。

[8] 大衛把妃嬪留下來看守宮殿,可見他在未知將來的去向時,仍然存有回來的盼望,他此刻的逃亡只是離開耶路撒冷,而並非離開他的王位。可是在下一章我們將看見押沙龍將會在光天化日之下與大衛所留下的妃嬪同寢(撒下16:21-22),應驗了拿單先知所言(撒下12:11),亦可見當日大衛因眼目的情欲而犯罪所帶來的後果,多年後仍然一直延續下去。

[9] 參《撒母耳記》的查經摘要〈撒下5:17-6:23 預備迎接我們的王〉。

[10] 參羅伯特‧范諾伊(J. Robert Vannoy)著,楊蓓蓓譯,《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撒母耳記》(恩道出版社,2016),470。

[11] 分別在15:2、3、6、7、9、15(三次)、16(兩次)、17、18(兩次)、19、21(三次)、23、25、27。


分享至你的: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