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心裏還是愚頑

分享至你的:

「安息日研經坊」(2017-6-17)馬可福音6:35-56摘要(10)門徒心裏還是愚頑(作者:Ada Lui)

(攝於加利利 Tabgha 教堂; © Herbert Chan/Beit Midrash Yeshua)

今週研讀的經文是馬可福音6:35-56大綱如下:

  1. 耶書亞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6:35-44)
  2. 耶書亞在海面上行走(6:45-52)
  3. 耶書亞在革尼撒勒的工作(6:53-56)

 

第一部分(經文分享)

上一段經文提到耶書亞(耶穌)差遣十二門徒兩個兩個地出去傳道、醫病和趕鬼(參6:7-13),然後門徒回來向他匯報(參6:30),之後有大批群眾來找他們,以致他們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耶書亞於是想和門徒暗地裏坐船往曠野歇息(參6:31-32)。然而,當那些認識他們的群眾知道後,有許多人就從各城步行,甚至比耶書亞和門徒更先趕到曠野。「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6:34)

到接近黃昏時,門徒向耶書亞建議:「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自己買甚麼吃。」(6:35-36)門徒的建議是基於現實的計算和考慮,非常合情合理,但耶書亞卻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呂》譯6:37)[1]門徒覺得這個吩咐難以執行,就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2]然後耶書亞叫門徒去看看有多少個餅,而答案是「五個餅,兩條魚。」(6:38)

接著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五餅二魚神蹟。當中的描述使人聯想到很多在《舊約聖經》裏類似的事件(表1):

6:32-44的描述

跟《舊約聖經》類似的描述或事件

曠野

食物(餅和魚)

 以色列民在曠野四十年,上帝供應他們嗎哪作食物。(參出16)

上帝後來又供應鵪鶉給他們吃。(參民11)

曠野的牧羊人

在曠野帶領以色列民的是摩西。摩西在臨終前曾對以色列民說耶和華會在他們當中興起一位先知像他。(參申18:15)

群眾坐下

青草地上

吃飽了

《詩篇》形容上帝是他們的牧者,會讓他們躺臥在青草地上。(詩23:1-2;另參結34:15)

坐在草地上代表一種閒適的狀態,上帝應許他們會在應許之地「吃飽,在那地上安然居住。」(參利25:19;申11:15)

食物(餅和魚)分之不盡

那位供養以利亞的撒勒法寡婦,她跟以利亞在一起的日子時,罈內的麵沒有減少,瓶裏的油也不短缺。(參王上17)

以利沙把二十個初熟大麥餅分給一百個人吃,他們都吃飽了,還有剩餘。(參王下4:42-44)

十二個籃子

以色列有十二支派。

陳設餅桌上有十二個餅。(參利24:5-6)

五餅

摩西五經。

門徒在這件事上可以說是全程參與,包括安排群眾坐在草地上,數點五十或一百人為一排。當耶穌把五個餅,兩條魚祝謝之後,就擘開餅「連續地給門徒」(6:41《呂》[3]),門徒也就連續地接過來,再分給群眾,直到群眾都吃飽了,就把餅碎、魚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最後還要攜著籃子離開。十二個門徒大概是每人攜一個籃子,他們由開始時覺得食物不夠,到後來群眾都吃飽了,甚至有餘,他們都直接參與了這個神蹟的過程,親身經歷到耶書亞的能力。

之後,耶書亞催門徒上船渡到伯賽大,而他自己則獨自上山禱告。門徒上船的時間大約是晚上6時,但是「因風不順[4],搖櫓甚苦。」(6:48)他們在海上的窘境,耶書亞在岸上看得很清楚[5]。到天快要亮的時侯[6],門徒搖櫓至少9小時了,這時耶書亞在海面上行,要往他們那裏去,他故意要越過他們向前,這意味著門徒必需向耶書亞呼求拯救。門徒看見人影卻以為是鬼,「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6:50)耶書亞上了船,風就住了;門徒心裏十分驚奇。而馬可就在這裏註解說:「這是因為他們【門徒】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6:52)「愚頑」一詞的希臘文是一種石頭(πωρόωpōroō),指「石化」、「僵化」、「剛硬」的意思。[7]到底耶書亞要門徒在「分餅和魚」的事上領略些甚麼?

耶書亞在海面上行,也會使人聯想到很多在《舊約聖經》裏類似的事件:(表2)

6:45-52的描述

跟《舊約聖經類似的描述或事件

在海面上行

祂獨自鋪張蒼天,步行在海浪之上。(伯9:8)

耶和華在滄海中開道,在大水中開路。(賽43:16)

越過人向前行

當摩西求耶和華把祂的榮耀顯給他看時,上帝說:「我的榮耀經過的時候,我必將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過去。」(出33:22)

耶書亞說:「是我。」(I AM)

當上帝向摩西顯現,要差他去見法老並要求法老釋放以色列民時,摩西問耶和華的名字,上帝說:「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THAT I AM)(參出3:14)

後來,門徒上岸的地方並不是耶書亞本來要他們去的伯賽大,而是西岸的革尼撒勒。他們一到革尼撒勒,就有大批人認出耶書亞,群眾從村中、城裏、鄉間把有病的人帶來(參6:55-56),情況就像之前「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1:32-34)和「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大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但河外,並推羅、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裏……。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他。」(3:7-9)看來馬可是要讀者把這些經文做比較。

 

第二部分(問題討論)

  1. 五餅二魚的神蹟(6:35-44)與耶書亞差遣門徒出去傳道、醫病和趕鬼(6:7-13),兩者有沒有共通之處?

  2. 請把「耶書亞平靜風浪」(4:35-41)與「耶書亞行在海上」(6:45-52)兩件事做比較。

  3. 「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6:52)。請討論門徒「不明白」、「心裏還是愚頑」的原因。

 

第三部分(問題解答)

耶書亞差門徒出去之前,吩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裏也不要帶錢……你們無論到何處,進了人的家,就住在那裏,直到離開那地方。」(6:8-10)也就是說,他們出去傳道服事,並不知道誰會接待他們,更不知道是否有食物吃,所以他們要學習依靠上帝,要相信上帝會照顧他們的食和住。因此,耶書亞期望門徒會確信,上帝既然能在他們傳道時供應他們的所需,那麼即使在這曠野之地,上帝也必能成為群眾的供應者!可惜門徒並沒有從事奉的經歷中領略到這點,只是從實際的情況去分析,認為要解決眼前關於食物的問題,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打發群眾離開。所以,當耶書亞要他們給群眾吃時,他們完全無法理解。

門徒兩次經歷不尋常的風浪,當中有許多相同及不相同之處:(表3)

比較

耶書亞平靜風浪(4:35-41

耶書亞行在海上(6:45-52

相同

晚上

晚上

 

遇上風浪

遇上逆風

 

門徒膽怯

門徒驚慌

 

耶書亞斥責風、吩咐海,風就止住

耶書亞把海踏在腳下,他上船後,風就住了

 

門徒驚訝耶書亞的身分和能力

他們仍不明白分餅的神蹟,心裏還是愚頑

相同

耶書亞在船上

耶書亞不在船上

 

門徒喚醒正在睡覺的耶書亞

耶書亞在岸上看著門徒抵擋逆風,然後去門徒那裏,他們這次沒向耶書亞呼求拯救。

耶書亞這次刻意不與門徒一起渡海,是希望門徒在上次風浪時經歷到他平靜風和海的能力後,能學懂在面對困難時要對耶書亞有信心。上一次門徒面對風浪時,雖然耶書亞在睡覺,但只要他們呼求耶書亞(這個名字本身就是「拯救」的意思),就能經歷神蹟般的拯救。可是,他們今次竟然沒有想過呼求耶書亞,及後當耶書亞出現時,甚至以為他是鬼。可見門徒雖然有差傳的經歷,又參與了五餅二魚的神蹟,對耶書亞的信心依然沒有寸進。難怪馬可說他們的心「愚頑」,指的是他們的心思意念並沒有因為親身經歷過耶書亞的能力而改變。

當我們把6:53-56的經文跟1:32-34及3:7-9的經文作比較時,就會發現馬可在第6章沒有提及趕鬼,而是刻意提及群眾「將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那裏」、「求耶穌只容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這兩件跟信心有關的事。癱子及患血漏的婦人得醫治都是因為人的信心。現在革尼撒勒一帶的人因為知道這兩件事而懂得帶著相同的信心來找耶書亞,於是「凡摸著的人就都好了。」(6:56)馬可要指出的是,群眾的信心比門徒的信心還大!馬可又描述到耶書亞本來要門徒去伯賽大,但他們因不敵風浪而未能到達。「伯賽大」(Βηθσαΐδά;Bēthsaida)原文的意思是「漁夫之家」。耶書亞呼召門徒,是要他們做「得人如得魚」的漁夫(可1:17;太4:19;另參結47:10),然而,門徒即使親眼目睹、又親身經歷了耶書亞所行那麼多超自然的神蹟,對耶書亞的身分仍然是茫然不知。作者似乎是在借用他們未能去到「漁夫之家」來暗示他們的信心還未達到「得人的漁夫」所需的程度。

 

《馬可福音》6:35-56的總結

在馬可福音第3章,耶書亞已經揀選了十二門徒,到第6章就已經差遣他們出去傳道,又給他們權柄趕鬼。這讓我們知道原來門徒被「揀選」和「差遣」並不代表他們天資聰敏、領悟力強或最有資格成為耶書亞的代表。反之,門徒雖然跟耶書亞朝夕相處、又經歷過那麼多耶書亞的神蹟,然而他們對耶書亞的認識及信心反而及不上一般的群眾。這個會不會也是今日信徒的反照?我們這班自命被耶書亞「揀選」及「差遣」的信徒,會不會其實不認識耶書亞的身分和能力,以致我們也常常對耶書亞缺乏信心?

《舊約聖經》多處提到上帝期待以色列民的領袖要像牧羊人那樣牧養以色列民,但在《以西結書》34章指出,那些領袖都沒有按著上帝的心意去牧養子民,於是上帝宣告祂要親自作以色列民的牧羊人[8],祂會顧念祂的子民,供應他們的需要並會帶領他們擊退仇敵。耶書亞的心腸與上帝一樣,他的事奉都是帶著對人的憐憫:「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6:34)。相反,門徒沒有這份憐憫人的心腸,就不可能體會到耶書亞就是上帝所應許的那位以色列的牧者!孫寶玲博士曾在他的著作裏指出:「耶穌眼中無人牧養的『羊群』,是門徒口中可以隨意打發的『他們』。」[9]所以,即使門徒有再多的屬靈經歷,甚至能複製耶書亞的事奉和神蹟,但如果他們心裏仍舊是愚頑,不願改變,日後就無法成為上帝期望的好牧羊人了。

這份好牧羊人的心腸是我們今天的信徒應該向上帝祈求的,免得我們只會營營役役於事奉,而最後只落得是耶書亞口中的僱工而已。(參約10:11-14)

 


[1] 參《呂振中》譯本,其譯文較貼近原文:耶穌回答門徒的話語帶有命令的口吻:「你們,給他們吃。」

[2] 二十兩銀子大約是200個銀子,等於一個男人200天的工資,大約可以買到2400個餅。

[3] 這節的動詞「拿著」、「望著」、「祝福」、「擘開」在原文均用aorist時態來表達過去所發生的事,但到了「遞給」(ἐδίδου;edidou)則用了imperfect時態來表達持續在進行中的事,因此引用《呂振中》譯本「連續不斷地給」來表達會更為貼切。

[4]「因風不順」在《新漢語譯本》及《環球聖經譯本》分別譯作「因為逆風」,「遇著逆風」。

[5] 傳統認為五餅二魚事件發生在迦百農附近、一處名為塔加(Tabgha)的地方,而耶穌上山禱告的地點是Eremos山脊,因此他能看到門徒的船在海上被風所阻。(參Zondervan Illustrated Bible Backgrounds Commentary, Vol 1, 244)

[6] 參《新漢語譯本:新約全書》頁31之註腳:「四更天或譯作“天將破曉的時候”。羅馬人把黃昏6時至清晨6時這一段時間分為四個“更次”。“四更"即清晨3時至6時之間。」

[7]Strong’s Greek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及A Greek–English Lexicon, LSJ。

[8] 參民27:16-17;詩28:9;詩78:71-72;結34:5-8、15、23。

[9] 參孫寶玲,《馬可福音:福音之始》頁196。

《馬可福音》查經摘要(安息日研經坊):


分享至你的:
主頁